查看原文
其他

2022迎新 | 家长慕课第七期:亲子沟通模式的调整(中)

与您共同成长的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2023-09-17


第七期:亲子沟通模式的调整(中)


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黄皓明 博士


各位新生家长:大家好!

在之前的内容中提到,作为大学生的父母要有一个非常必要的心理准备,即意识到当下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在向成年亲子关系的状态过渡。这意味着孩子一方面需要和家长建立成人式的平等关系,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理解和认同。但另一方面,孩子依然在情感层面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支持,只不过这份情感需求有时候会被一些曾经的顾虑所掩盖。


一、父母需要理解的子女心理需求

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理解子女的两个核心心理需求状态。

一是孩子需要父母给到参谋性的建议,而不是给到类似于统帅性的命令或要求。对于父母来说,这样的转变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。因为大多数幼年子女与成年父母的关系中,父母是有绝对的主动性和掌控感,即看到孩子遇到一些困扰时,父母有当仁不让、责无旁贷的责任、义务和权力,去插手孩子的事务,去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。但是现在孩子已经离家上大学,已经达到成人的年纪。所以哪怕他当下依然有一些“心智的不成熟、经验的不老道”,我们仍要尊重孩子作为一个成人的平等地位,像朋友一样,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,由孩子自己去决定是否遵从。

二是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,要尽可能回避否定性的评价。家长和子女应建构一种平等的和谐关系,而平等关系的原则是我们相信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,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,而不需要我们要求他们怎样。当然,作为家长可以在我们觉得不妥的时候,对子女提出一些自己的感受或反馈,这没有问题。但这并不代表家长可以肆意地去批评、指责、否定。


二、父母需要避免的消极沟通方式

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亲子沟通的消极模式。例如,为什么很多在父母看来是对孩子的忠言,是对孩子的一番非常重要的、非常有价值的要求和指导,但孩子感受到的却只是批评否定、盲目要求、强势指导、价值灌输等等。为什么孩子体验到的是这些?因为此时的孩子已经逐渐以一种平等、成人的视角来面对父母。如果父母的心态还停留在之前的心理关系中,就有可能产生关系的错配,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父母尊重,也没有被父母真正地接纳。所以家长要意识到:自己觉得对的东西未必是此时孩子最需要的。

在关系纠葛严重的家庭里面往往容易出现消极沟通模式。因为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太过复杂,成员之间的关系边界不清,容易产生情感绑架等行为。举例而言,如果有一对夫妻关系常年不和,两个人的关系已然濒临破裂。他们之所以没有离婚,很大程度是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。那么这个时候,虽然父母两人依然隐忍别扭地生活在家庭中,但有可能其中一方会经常跟孩子抱怨,“要不是为了你,我早就跟另一方离婚了”。类似这样的话语频繁出口,孩子就容易被情感绑架。他一方面会感念他(她)为了自己而做出这么多的牺牲,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产生更多的不满和愤怒。因此,在关系纠葛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,最需要做到的是情感的独立和边界的清晰。换言之,父母的事是父母的事,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,我们尽可能避免把大人之间的关系困扰,过度渗透到孩子层面。


三、父母可以尝试的积极沟通策略

除了避免消极沟通之外,家长具体可以怎样去积极地和孩子沟通呢?首先是平等地与孩子对话,尝试去感同身受,对孩子当下状态理解、共情和支持。对于孩子来说,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我们对他的教育和教导,而是给他们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,成为他们身后的温暖港湾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点,也是我要提醒大家的,就是父母自我的分享。这一点更多适用于我们在上一节里面谈到的第三类亲子类型(感觉到孩子总是长不大,行为总是很被动,不会为自己的事情操心)。

应对这类孩子,家长可以学习一个小技巧,就是在孩子面前适当地表达出我们自身对于他的一些情感需要。比如,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自己所遭遇到的烦心事,希望得到孩子的心理支持,甚至是一些安慰。这种主动示弱型的交流方式,能让孩子开始意识到原来父母在情感上也需要得到自己支持和付出,自己也有能力和责任去适当地关心和照顾父母。



蓝田学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

文案 |黄皓明

排版 | 金文昱

责任编辑 | 黄子瑶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